看穿拆股玄機,高價股分拆 好入手是利多?

不論是在美股或台股,投資人不時會看到某些股價較高的上市公司宣布進行「股票分割或分拆(stock split)」的消息,這對於公司股價及股東會造成什麼影響呢?

如果你把一張「千元鈔票」換成十張「百元鈔票」,你的財富不變,只是鈔票張數增加了。所謂股票分割(或分拆),跟「大鈔換小鈔」是同樣的概念,即股數增加,但總市值不變。

一股要分拆成多少股,指的是股票分拆的比例。例如,美國電動車龍頭品牌廠特斯拉(Tesla)今(2022)年 8 月完成了 3 比 1 的股票分拆計劃,即 1 股拆成 3 股;假設分拆前股價是 900 元,分拆後股價等於 900元÷3,即 300 元。

 

股票分拆不影響股東權益,短線股價受預期心理影響

假設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完全不變,股票分拆對於股東持股總市值完全沒影響。不過,投資人對於特定公司要進行股票分拆,往往會產生預期心理,這會影響短期的股價漲跌,而分拆之後的長線股價漲跌,主要是看公司營運的變化。

以今年特斯拉拆股為例,拆股的消息一出,特斯拉股價當天盤後上漲超過 1%,收在 905.5 美元,這主要是因為投資人看好公司未來獲利會持續成長,而分拆後股價約 300 元,投資人更容易入手,會吸引更多買盤,進而推升整體市值。不過,如果特斯拉未來營運明顯不如市場的預期,股價還是會下跌。

特斯拉上一次拆股是在 2020 年 8 月,拆股比例為 5 比 1。換句話說,如果特斯拉股東先後參與了 2020 年、2022 年的拆股計劃,期間沒有任何買進或賣出,1 股就會變成 15 股,短短 2 年股數成長了 15 倍,而這期間特斯拉轉虧為盈,營收、獲利大幅成長,股價大漲數倍,總市值一度增加超過 10 倍,財富效果很驚人。

像特斯拉這類科技成長股,由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產品研發、策略併購,公司高層自然希望其股價能維持較高的總市值,而且交易活絡、流動性佳,這有利於公司從市場以較低廉的成本募集資金,股票分拆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之一,也彰顯公司高層偏多的心態與企圖心,故此舉常被投資人視為公司釋出利多。

另一方面,高價股拆股也有助於公司吸收更多人才,因較低的股價讓公司能更彈性地設計「股票選擇權」(stock options)組合,給予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員工,作為薪水或獎金之外的額外獎勵。許多美國、台灣科技公司都長期實施員工股票選擇權計劃。

除了特斯拉,包括蘋果、亞馬遜(Amazon)、Google、輝達(Nvidia)等大企業都做過至少一次股票分拆,投資人如果能夠在早期就開始投資這些高科技成長股,近 20 年的累積報酬率都高達數十倍,遠遠超越同期間大盤指數的表現。

 

股票分拆在美股行之多年,台股近年開始跟進實施

股票分拆制度在美股行之多年,近年在台股也開始實施,至今陸續有長科*(6548)、長華*(8070)、矽力*KY(6415)、愛普*(6531)、聖暉*(5536)、朋億*(6613)等少數公司進行股票分拆。

例如,IC 設計公司矽力*KY 去年原是台股股王,股價最高來到 5,490 元,近期股價只有 500 多元,因今年該公司股東會通過將股票 1 拆 4(1 股變 4 股),這等於將股票票面價從原來的 10 元改為 2.5 元。

原本國內上市櫃公司股票皆以 10 元為票面價,為配合股票分拆制度上路,主管機關不再有硬性規定。而為了方便投資人識別少數票面價非 10 元的個股,主管機關要求它們在個股名稱旁附加一個*號。

整體來看,股票分拆絕非股價長期上漲的保證。若股票分拆遇上股市大空頭走勢,股價通常易跌難漲,除非公司每股獲利逆勢成長。換句話說,不論股票是否有分拆,股價長期走勢還是要回歸基本面。

 

巴菲特堅持「波克夏」不拆股

巴菲特擁有在美股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波克夏(Berkshire Hathaway),該公司發行的 A 類股(BRKA)從不配息,也從未分拆,近期股價約 42 萬美元,多數投資人都難以入手,長期被外界批評「欠缺流通性」,但這卻是巴菲特想要的結果,因為他不希望投資人短線交易,最好終生持有,除非公司營運出問題。

多年來,要求分拆波克夏 A 股的呼聲不時會浮現,但巴菲特始終不同意。不過,為方便小資投資人買他的控股公司,他採取折衷方案,在 1996 年推出了 B 類股(BRKB),近期股價接近 300 美元,比 A 類股容易入手多了。

 

本文精采內容來自2022年10月號《Money錢》,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,請鎖定 2023年3月號《Money錢》

(圖:shutterstock,僅為示意 /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,並非投資建議,投資前請謹慎為上)

  1. 首頁
  2. 股市

「股票分割」對股價、股東有什麼影響?特斯拉、蘋果...等大企業都做過,專家帶你看穿拆股玄機!

An awesome picture

看穿拆股玄機,高價股分拆 好入手是利多?

不論是在美股或台股,投資人不時會看到某些股價較高的上市公司宣布進行「股票分割或分拆(stock split)」的消息,這對於公司股價及股東會造成什麼影響呢?

如果你把一張「千元鈔票」換成十張「百元鈔票」,你的財富不變,只是鈔票張數增加了。所謂股票分割(或分拆),跟「大鈔換小鈔」是同樣的概念,即股數增加,但總市值不變。

一股要分拆成多少股,指的是股票分拆的比例。例如,美國電動車龍頭品牌廠特斯拉(Tesla)今(2022)年 8 月完成了 3 比 1 的股票分拆計劃,即 1 股拆成 3 股;假設分拆前股價是 900 元,分拆後股價等於 900元÷3,即 300 元。

 

股票分拆不影響股東權益,短線股價受預期心理影響

假設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完全不變,股票分拆對於股東持股總市值完全沒影響。不過,投資人對於特定公司要進行股票分拆,往往會產生預期心理,這會影響短期的股價漲跌,而分拆之後的長線股價漲跌,主要是看公司營運的變化。

以今年特斯拉拆股為例,拆股的消息一出,特斯拉股價當天盤後上漲超過 1%,收在 905.5 美元,這主要是因為投資人看好公司未來獲利會持續成長,而分拆後股價約 300 元,投資人更容易入手,會吸引更多買盤,進而推升整體市值。不過,如果特斯拉未來營運明顯不如市場的預期,股價還是會下跌。

特斯拉上一次拆股是在 2020 年 8 月,拆股比例為 5 比 1。換句話說,如果特斯拉股東先後參與了 2020 年、2022 年的拆股計劃,期間沒有任何買進或賣出,1 股就會變成 15 股,短短 2 年股數成長了 15 倍,而這期間特斯拉轉虧為盈,營收、獲利大幅成長,股價大漲數倍,總市值一度增加超過 10 倍,財富效果很驚人。

像特斯拉這類科技成長股,由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產品研發、策略併購,公司高層自然希望其股價能維持較高的總市值,而且交易活絡、流動性佳,這有利於公司從市場以較低廉的成本募集資金,股票分拆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之一,也彰顯公司高層偏多的心態與企圖心,故此舉常被投資人視為公司釋出利多。

另一方面,高價股拆股也有助於公司吸收更多人才,因較低的股價讓公司能更彈性地設計「股票選擇權」(stock options)組合,給予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員工,作為薪水或獎金之外的額外獎勵。許多美國、台灣科技公司都長期實施員工股票選擇權計劃。

除了特斯拉,包括蘋果、亞馬遜(Amazon)、Google、輝達(Nvidia)等大企業都做過至少一次股票分拆,投資人如果能夠在早期就開始投資這些高科技成長股,近 20 年的累積報酬率都高達數十倍,遠遠超越同期間大盤指數的表現。

 

股票分拆在美股行之多年,台股近年開始跟進實施

股票分拆制度在美股行之多年,近年在台股也開始實施,至今陸續有長科*(6548)、長華*(8070)、矽力*KY(6415)、愛普*(6531)、聖暉*(5536)、朋億*(6613)等少數公司進行股票分拆。

例如,IC 設計公司矽力*KY 去年原是台股股王,股價最高來到 5,490 元,近期股價只有 500 多元,因今年該公司股東會通過將股票 1 拆 4(1 股變 4 股),這等於將股票票面價從原來的 10 元改為 2.5 元。

原本國內上市櫃公司股票皆以 10 元為票面價,為配合股票分拆制度上路,主管機關不再有硬性規定。而為了方便投資人識別少數票面價非 10 元的個股,主管機關要求它們在個股名稱旁附加一個*號。

整體來看,股票分拆絕非股價長期上漲的保證。若股票分拆遇上股市大空頭走勢,股價通常易跌難漲,除非公司每股獲利逆勢成長。換句話說,不論股票是否有分拆,股價長期走勢還是要回歸基本面。

 

巴菲特堅持「波克夏」不拆股

巴菲特擁有在美股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波克夏(Berkshire Hathaway),該公司發行的 A 類股(BRKA)從不配息,也從未分拆,近期股價約 42 萬美元,多數投資人都難以入手,長期被外界批評「欠缺流通性」,但這卻是巴菲特想要的結果,因為他不希望投資人短線交易,最好終生持有,除非公司營運出問題。

多年來,要求分拆波克夏 A 股的呼聲不時會浮現,但巴菲特始終不同意。不過,為方便小資投資人買他的控股公司,他採取折衷方案,在 1996 年推出了 B 類股(BRKB),近期股價接近 300 美元,比 A 類股容易入手多了。

 

本文精采內容來自2022年10月號《Money錢》,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,請鎖定 2023年3月號《Money錢》

(圖:shutterstock,僅為示意 /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,並非投資建議,投資前請謹慎為上)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股市、保險、房地產,掌握最新財經動態
  • 專家、名人駐站,提供深度產業分析
  • 課程、影音專區,讓動手深度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