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好野人方程式

退休理財誰可靠? 理財機器人一指搞定

(圖片來源:白富美提供)

 

退休,這是一個很挑戰的話題,

媒體近來不斷報導年金改革議題和遊行示威抗議新聞,

台灣人談起退休心情都好沈重,

但對照國外媒體談到退休,

就是用老夫妻在海灘上的大陽傘下悠閒躺著、或一身輕便遊遍天下,

台灣與國際、現實與理想反差蠻大。

 

大家辛苦一輩子,目的求的是存老本,老有所終、得以善終,

國外爭取退休權益的抗爭,也不是沒有,

儘管這是年金制度的大問題,

但讓自己有老本、過好的退休生活,

其實靠政府不如靠自己,

尤其是在21世紀有AI智慧理財新時代,

讓退休投資變得更簡單。

 

 

我從事財金新聞報導和專欄寫作30年,

親朋好友或臉書社群的網友,

總是會隨口問我:「現在買那支股票會漲?」

「我要退休了,買配息基金,這樣穩嗎?會不會傷到本?」

「美國升息,我現在才拿到退休金要買配息債券基金,會不會買在債市高點?」

這些問題,從直接請教明牌,到知道投資有風險,還明白升息與債券關係,

看似簡單,但要回答還真不容易。

以台灣習慣理財工具-股票和基金為例,

台灣上市/上櫃家數超過1,400多家,

台灣投信發行境內外基金超過810檔,

總代理境外基金高達1,050檔,

超過3200多檔有價證券到底該如何選擇?

 

先不談股票,單從素有「懶人投資工具」共同基金來看,

市面上還有近兩千檔境內外基金,

如何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,就是一門大學問,

21世紀的今天,社會分工只有愈來愈精細,

專業各有專攻,對有每天忙於工作和家庭的人,

無暇做投資研究,大家投資就是一種P2P,

這個P可能是親朋好友或理專(people)或報章雜誌(press)的「指點迷津」。

網路盛行的今天,投資交易彈指之間就可以搞定,

但沒有做好研究,或一知半解、道聽途說,

網路交易雖然簡單,

但沒有「專業人士」帶進帶出,

不小心套牢者,比比皆是。

 

不論是美國股神巴菲特或績效亮眼基金經理人,

投資會有表現,最大關鍵就在「研究」,但偏偏花時間做研究,

對工作家庭兩頭燒人是最無法負擔(affordable)的,

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,

既然大家有投資做功課的需求,理財機器人就因應而生。

近來,市面上推出一些「理財機器人」,

白姐我以嚐「百草」態,上網嘗試這些功能對我的投資助益,

美歐理財機器人的知名網站如Betterment、Wealthfront或英國Nutmeg,

可以提供一般人最基本的理財需求。

 

對於需要更多專業需求者,

有些網站運用大數據連結,還有更多基金深入分析,

例如基金投資組合連結投資標的,

有的網站還可以將同類型基金,

例如天然資源基金,找出前十大投資組合的重疊性;

還可以將手上持有基金一同做十大持股的比較,

瞭解自己持有基金投資標的之集中度和國家分布,

這種資訊只要彈指一點,現代科技就可以全都露,

若是沒有專業付費數據庫(例如路透社和彭博資訊),

一切手動研究,白姐曾經做過這種笨功課,

既費神又費功,更重要的是熬夜傷身

 

忙碌的你,清掃住家,有掃地機器人,

投資有理財機器人,

以省下更多研究時間,

更重要的是跨越「投資的專業門檻」

 

台灣理財機器人(Robo-Advisor)也正如火如荼展開,

已有不少金融業者已跟金管會申請提供理財機器人服務,

並與資訊業者不斷測試建置各自的理財機器人平台,

2017年台灣理財機器人開始鳴槍起跑,

2018年各家業者建置完成,理財自動化將進入全面啟動,

目前已跟金管會申請開辦理財機器服務的業者計有、瑞士銀行、大拇哥投顧、商智投顧等,

野村投信《理財農場》機器人理財服務也預計於12月上線。

 

台灣退休金議題炒得火熱,但這不是台灣獨有,

全球各國政府普遍背負沈重債務,全球的年金改革是趨勢,

官方年金給付可預見是愈來愈少;

退休收入三大支柱─政府年金、企業金和自己儲蓄,

既然官方給的少,老闆也未必可靠,

最後只能靠自己,在退休前儲備足夠的退休金。

不再陷入忙、茫、盲,

退休存老本,不能再靠「存」,投資是王道,

而王道的奠基是研究,

這種複雜專業的難事就交給理財機器人(Robo-Advisor),

聰明投資人簡單輸入幾個鍵─自己的理財目標、

自己投資屬性的投資組合建議,

機器人顧問就可提供基本的理財方案,

退休理財就可以輕鬆啟動上路。

 

找出理財迷思,給你一個美好退休夢!

參加理財健檢,即可獲得 0 %手續費

理財工具推薦

    • 上架首月排行第一存錢APP

    • 52週輕鬆存到夢想基金

    • 每天提醒存錢再也不會半途而廢